废弃的塑料瓶塑料袋、包装泡沫、破旧的皮鞋、绳子、衣服、手套、烟头、橡胶轮胎……海滩边的芦苇丛中,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垃圾遍布。捡去表面一层垃圾,翻一翻下面,赫然又是一层垃圾,令人触目惊心。
仁渡海洋的志愿者在净滩活动中留影。
这是6月8日世界海洋日前夕,记者跟随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的净滩活动,来到这片泥泞海滩看到的真实情景。浩浩荡荡的黄浦江水,在这里汇入长江口。江水中携带的垃圾,一部分被海滩上的芦苇拦截了下来,日积月累,越来越多。2007年以来,仁渡海洋经常组织志愿者来到这里捡垃圾,并发起建立全国海滩垃圾监测网,每年发布海滩垃圾报告,他们被称为现代的“海洋愚公”。
垃圾一旦入海,就再也捡不起来了
45岁的刘永龙,头发花白。作为仁渡海洋的创始人,他和小伙伴们一起策划活动、招募志愿者、租赁车辆、联系垃圾车。令他们感动的是,由于这次活动没有任何经费支持,志愿者们还需要自己出车费,且是周末一大早就出发,但仍然来了满满一车的人。
刘永龙在海滩捡垃圾。
出生在宁夏同心县的刘永龙,从小对蔚蓝色的大海充满向往。1997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一家国企工作。12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第一次组织净滩活动,从此就再也放不下这件事,甚至不惜辞去国企中层之职,全职投身仁渡海洋的工作,倾尽一己之力推动海洋环保。
“很多人都说我傻,海滩上的垃圾是捡不完的。但面对那么多的垃圾,我们能做什么?真能阻止铺天盖地的一次性塑料应用吗?真能减少漫山遍野的塑料包装吗?”刘永龙说,“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垃圾入海前,把他们捡起来处理掉。垃圾一旦入海,就再也捡不起来了。”
“仁者爱人、渡人自渡”。目前,刘永龙身边已经聚集了十多位志同道合的仁渡小伙伴。截至2018年底,他们仅在上海就累计组织了217场净滩行动,招募了一万多人次的志愿者参与,累计清理海滩垃圾27吨。
“原以为净滩活动,就是到海滩上吹着海风,捡一捡零星的垃圾那么浪漫、那么简单。没想到垃圾那么多,20多人不到一个小时,就捡了300多公斤垃圾。”第一次参加净滩活动的沐慧兰对记者说。“不过,海滩上似乎没有一点变化,一眼望去,还是有那么多的垃圾。我真想呼吁一场全民捡垃圾运动,让每个人都把身边的垃圾捡起来。”
“其实,只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发动社会力量,每个人都把身边的垃圾捡起来,垃圾一定能捡得完。”刘永龙介绍说,福建省石狮市祥芝镇的蔡加渐老夫妇俩,就是这样一对令人敬佩的“海洋愚公”。
2014年秋天,刘永龙曾利用出差之际绕道前去拜访蔡老伯,看到当地的海滩还是很脏的,沙是黑的,砖石林立。后来,他们发起了志愿者协会,动员社会力量一起到海滩捡垃圾。三年后,海滩已全然不同了,儿时熟悉的白沙滩又回来了。
每一寸海滩,都需要人们的共同守护
保护海洋非一人之力,亦非一个团队之力。从鸭绿江口到北仑河口,我国有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每一寸海滩都需要人们的共同守护。2014年,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和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联合发起了“守护海岸线——科研监测项目”。
他们协同全国30多家环保机构,在我国沿海地区展开海滩垃圾监测。通过设置监测断面、定期定点采样的方法,收集海滩垃圾的类型、数量和质量数据,并进行汇总分析,发布海滩垃圾报告。
据刘永龙介绍,截至目前,“守护海岸线”项目已在全国35座沿海城市建立了55个海滩垃圾监测及清理点。
从历年统计来看,海滩上数量最多的垃圾是泡沫塑料类垃圾,尤其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垃圾,占全部垃圾的一半以上。这些塑料垃圾,在海洋、海滩环境中容易破裂为碎片或颗粒状,清理难度大。
根据数量排名的主要垃圾类别来分析:餐饮、快速消费品及以泡沫塑料为主的包装行业,近几年快速发展,垃圾清理及管理体系不完善,对我国海滩垃圾的形成造成了直接影响。
从全球范围看,海洋垃圾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紧迫的全球性挑战之一。专家们认为,海洋垃圾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污染海洋环境、破坏海洋生态系统。海洋垃圾易被海洋生物吞食,损害内脏、阻塞肠道,甚至导致动物窒息死亡。科学家已在多种海洋生物(如海鸟、海鱼、海龟等)的内脏中发现了塑料垃圾。部分海鸟、海鱼还喜欢特定颜色和形状的塑料颗粒,经常误食。有的海洋垃圾如破旧渔网等,则很容易缠住大型海洋哺乳动物,造成“幽灵捕捞”,并对海底珊瑚等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构成致命威胁。
第二,加快海洋物种迁移,导致攻击性外来物种传播。漂浮的垃圾是最常见的“海上搬运工”,已成为许多海洋生物远距离迁移的载体,导致生物被筏运的机会增加了一倍以上,同时也为外来物种的入侵提供路径。已有的研究表明,很多动物把海洋垃圾当作“移动的家”,尤其是苔藓虫、藤壶、多毛虫、水螅虫等软体动物。有记录的以垃圾为载体迁移的海洋生物,已高达387个类群(包括微生物,海藻及无脊椎动物)。
第三,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已有的研究表明,海洋垃圾特别是微塑料,被海鱼、海鸟、海龟等海洋生物误食后,可以从中吸收化学物质,从而进入食物链;塑料降解释放的潜在有毒化学物质(如多氯联苯),进入海水后,也可以进入海洋生物体内,转移到流体或组织中,增加了通过食物链传播的可能性。目前,多氯联苯已在海洋生物内脏及组织中,越来越多地被检测出。
我们都是地球“岛民”,不能让海洋成为垃圾场
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一个以海洋垃圾为主题的《塑料纪:信天翁的挽歌》艺术暨科普展,在上海科技馆举行。仁渡海洋志愿者在海滩捡拾的一些垃圾,也出现在展览现场。
展览中,还拟人化地展示了太平洋中途岛的信天翁“写给人类的一封信”。原来,人类制造的大量海洋塑料垃圾,正给信天翁家族带来一场深重灾难。由于没有分辨塑料和食物的能力,信天翁的爸爸妈妈们每天出海觅食,含辛茹苦抚育后代,却常常给小宝宝们觅来塑料垃圾。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因误食塑料慢慢地痛苦死去。
2015年,中途岛上这悲惨的一幕,被美国摄影家克里斯·乔登拍摄了下来。一只只夭折的小信天翁肚子里,塞满了瓶盖、打火机、儿童玩具、梳子、牙刷……一张张触目惊心的《中途岛》照片,震惊了世界,也深深震撼了上海青年艺术家袁隆。他深感作为一个艺术家,有责任用艺术的方式呼吁社会关注海洋环保。
在上海震旦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科技馆、阿拉善SEE华东中心等机构支持下,袁隆邀请了包括克里斯·乔登、马良、鲁丹、陈无畏、高海和蔡星光等6位中外艺术家,共同发起了《塑料纪:信天翁的挽歌》艺术暨科普展。
为期两个月的展览将通过摄影、绘画、装置、影像、文献、互动、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公众展示当前海洋污染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升大众环保意识,号召全社会改变塑料制品的过度消费,改变用完即丢的生活方式,从源头节制塑料制品对海洋生态乃至人类自身的侵害。
展览现场还设立了“减塑宣言墙”“垃圾分类墙”“减塑造句花园”等互动区域,许多观众积极留言。一位观众留言说:“一直以来,人类习惯了以陆地为中心看海洋。但如果以海洋为中心看陆地,就会发现地球上所有陆地都是海洋里的岛,我们都是地球上的岛民。换个角度看地球,就会发现我们脚踩的大地如此有限、如此脆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爱地球、保护海洋?”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
图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