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福建 > 正文

首班中欧(厦门-莫斯科)建发专列开出 定期双向往返

文章来源:厦门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8-28 14:30:52

   首班中欧(厦门-莫斯科)建发专列开出,定期双向往返

  建发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拓展至铁路运输

  中欧(厦门-莫斯科)建发专列

  海沧东孚出发直达俄罗斯莫斯科

  是厦门首条定期双向往返直达专列,更为厦门与金砖国家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往来开辟双向“快车道”。

  

8月25日,中欧(厦门-莫斯科)建发专列从海沧东孚车站开出。

 

  8月25日,中欧(厦门-莫斯科)建发专列从海沧东孚车站开出。

  

专列满载41个集装箱,货值达2858万元。

 

  专列满载41个集装箱,货值达2858万元。

  

直达专列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问题,运行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直达专列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问题,运行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崔昊 邱伟臻 张珺 林岑 通讯员 黄旋旋)今年7月,厦门建发集团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榜单,这家以供应链运营为主业之一的现代服务型企业一时间举世瞩目。8月25日,首班中欧(厦门-莫斯科)建发专列从海沧东孚车站开出,供应链运营“建发模式”成功拓展至全新的铁路运输。

  如今,这条经二连浩特出境、纵贯蒙古国、直达金砖国家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新通道”全线贯通,成为厦门首条定期双向往返直达专列,更为厦门与金砖国家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往来开辟双向“快车道”。

  物畅其流 返程专列将于9月初启动

  25日晚,满载着鞋子、纺织品、电脑配件、五金建材、柴油发动机、小家电等民生日用品,中欧(厦门-莫斯科)建发专列在暮色中鸣响汽笛,缓缓开行,直奔9960公里以外的莫斯科。

  “该专列满载41个集装箱,货值达2858万元。从搭载专列的货物构成,就能够看出中俄贸易的特点——资源互补性强。”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中欧(厦门-莫斯科)建发专列项目负责人林卫东说,厦门及周边地区轻工产品发达,因此出口产品以机械设备、鞋服居多,俄罗斯矿产、木材等资源丰富,预计回程将以木材、纸浆等资源型产品为主。

  记者了解到,目前从厦门发运的中欧班列,大致形成三路齐头并进奔赴欧洲之势,其中西部通路从阿拉山口出境,东部通路从满洲里出境,新开通的中部通路则经过二连浩特出境。

  林卫东告诉记者,该直达专列避免了中途转关、解编等中间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运行效率也得到了极大提升,预计全程运行13天,每周发运一班。

  惊喜不仅如此,几天后,在此班首发专列尚未抵达目的地之前,新的回程专列也将同步开启,一条往返于厦门与莫斯科间的“钢铁丝路”将搭建成。“往返双向通路的打开,让运行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更为中俄双边贸易打下良好的基础。”林卫东说。

  客户定制 提供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

  今年7月,《财富》杂志发布了2017年“中国500强”排行榜,建发股份名列第47位,已连续17年入选该榜单;在“500强分行业榜:批发零售”榜单中,建发股份在27家批发零售的上市公司排名第3位。2016年,建发股份与俄罗斯方面的贸易总额达到5亿美元。在建发股份副总经理王志兵看来,这块仅占集团营业额不足5%的板块,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近年来,建发股份着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外贸国际市场布局,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其中对俄罗斯贸易额年增长率高达30%。”王志兵告诉记者,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俄双方在国际产能合作、贸易往来及投资合作等方面必将得到深入发展,对建发来说,这更是一片蓝海。

  “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一直是建发股份的强项,如今这一理念也延伸到铁路运营方面。”王志兵告诉记者,结合专列的开运,建发将跳出传统物流服务商的老路,将供应链综合服务与国际物流运输相结合,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

  伴随着建发专列的开行,建发股份将发挥自身作为厦门市物流供应链综合服务窗口优势,结合供应链综合运营方面资源,为厦门及周边地区中欧对外贸易商提供更加稳定的运输通道,以及更优质的供应链运营服务。

  “具体来说,就是帮助客户在延伸采购链条、规划运输线路、扩大采购区域、降低运营成本。”王志兵解释到,比如俄罗斯方面的采购商,想要在国内采购相应的商品,建发就可以提供从组织货源、货物运输、金融结算、货物通关、风险防控等全链条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供应链增值。

  身处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厦门,建发更意识到“海陆联运”对构建立体“丝绸之路”物流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将努力借助自身优势,以海铁联运方式把中欧以及东南亚等地紧密串联在一起,助力厦门打造互联互通的国际物流枢纽港。”王志兵说。

  相关:从调研到批准仅用13天

  7月4日建发股份着手中欧(厦门-莫斯科)班列的调研,7月17日厦门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建发专列的开运,8月初联合相关部门飞赴二连浩特协调通关通检事宜……时间表上,一切工作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

  从专列最初的调研到决策再到顺利开通,背后是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统筹协调、分工协作。

  “在市自贸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厦门海关、厦门检验检疫局、海沧区委区政府、中铁集、南昌铁路局等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建发专列从调研到批准只用了13天时间。”专列项目负责人林卫东告诉记者,建发是第一次介入铁路运输这个全新的领域,能够如此高效地完成任务,离不开各部门的通力合作。

  在运行组织上,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及南昌分公司主动提供协助和便利,快速安排签约、计划补申报等工作;漳州车务段在车辆调度、提前装车、提前进场站等各环节特事特办;市物流办全程跟进,随时帮助协调解决各有关环节;厦门海关为专列提供“一次报关、一次查验、全线放行”的通关便利举措;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利用厦门口岸入境电子闸口系统及总局中欧班列信息化系统,实现检验检疫、海关、铁路等部门的数据交换,充分发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优势,对货物实施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携手为建发专列提供更好的通关环境。

  标志着中欧(厦门)班列辐射范围延伸至东盟国家

  海沧的“海丝”“陆丝”枢纽节点地位进一步凸显

  中欧(厦门)班列

  海沧出发开往德国汉堡

  标志着中欧(厦门)班列的辐射范围已正式延伸至东盟国家。

  

中欧(厦门)班列从海沧出发驶往欧洲。(本报记者 张珺 摄)

 

  中欧(厦门)班列从海沧出发驶往欧洲。(本报记者 张珺 摄)

  

繁忙的海沧港。(郑伟明 摄)

 

  繁忙的海沧港。(郑伟明 摄)

  

海沧海关大楼夜景。(陈淑华 摄)

 

  海沧海关大楼夜景。(陈淑华 摄)

  绵长的铁路线将东南亚与欧亚大陆连接起来,推动了“海丝”与“陆丝”的无缝对接,而厦门海沧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海丝”“陆丝”连接的枢纽。现如今,厦门正着力打造跨越海峡、横贯亚欧大陆的国家物流新通道,建设“一带一路”陆海枢纽,拥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产业发展积累的海沧,无疑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8月19日凌晨2点36分,从厦门自贸区开出的中欧(厦门)班列驶向德国汉堡,这是全国第2000列中欧班列;一周之后,8月26日,一批来自越南的货物通过海路运抵厦门港,经过中欧(厦门)班列直通线,经过16天左右,这批货物将直达欧洲目的地。

  来自越南的货物搭乘班列运往欧洲,标志着中欧(厦门)班列的辐射范围已正式延伸至东盟国家。未来,每周预计有10个-15个来自越南的货柜,将搭载中欧(厦门)班列开往欧洲。

  中欧(厦门)班列:高准点率 高重载率 高货值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厦门在国家物流新通道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由海投集团搭建的班列平台成为这条物流通道建设的积极践行者。海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国各条线路中,中欧(厦门)班列具有高准点率、高重载率、高货值的“三高”特点,备受客户青睐。

  数据显示,截至8月27日,中欧(厦门)、中亚班列累计发运159列,共4492个40尺集装箱,累计货值约24.44亿元。其中,在2017年,班列累计发运55列(进口1列,出口54列,共1660个40尺集装箱),累计货值9.1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个月中旬,从海沧出发直达德国汉堡的直通班列正式开通。全程11866公里的铁路线,直通避免了中途转关、解编等中间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运行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相比空运,直通班列拥有更大的承载量,运输成本仅为空运的12.5%至25%。这趟班列也是厦门首次实现拼装货柜通过铁路货运直达欧洲,此举进一步凸显了厦门海沧作为“海丝”“陆丝”枢纽节点的地位。

  展望未来:全面释放物流新通道潜能

  “大港雄开万里流”的海沧,随着2015年8月开出全国自贸试验区首列中欧班列——中欧(厦门)班列,实现了“海丝”与“陆丝”的无缝对接。

  而对接后的“国家物流新通道”建设没有止步,“铁路”“港口”两张牌打得相得益彰,国家物流新通道的潜能正被激发出来,得到释放。两年来,凭借交通区位优势,中欧(厦门)班列在货运覆盖面、服务增值能力、口岸功能和通关便利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全面释放物流潜能。更多的“中国制造”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集结厦门再向世界各地出发;与此同时,欧亚多国的商品也通过班列进入厦门,转向世界。

  这条从厦门开出连接世界的中欧班列,不仅把海沧自贸园区打造成海运和陆运交会的转运中心,也让厦门的港口腹地得到进一步拓展,海沧在利用港口优势的同时也盘活了港口资源。

  “从2015年8月16日首趟中欧、中亚班列开通以来,中欧(厦门)班列发展迅速,已经从最初的一周一班发展到每周两班。”厦门海投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姜敬东告诉记者,接下来,班列还将拓展海铁联运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承接东南亚、台湾地区的货物运输需求。在不久的将来,东盟地区、中亚地区、欧洲地区的贸易往来将会在班列的支撑下变得更加热络而便捷。

  延伸:海关钟楼国际化符号见证港口成长

  8月11日上午9时,海沧海关钟楼准点报时,市民们熟悉的《鼓浪屿之波》响起,优美的旋律从海沧又飘回鼓浪屿。这标志着海沧海关钟楼正式启用,海沧海关也成为中国第15个鸣钟的海关。继鼓浪屿之后,厦门又多了一个国际化的符号。

  而这个国际化的符号也成为海沧加快发展临港产业,着力打造“一带一路”陆海枢纽的见证。港口是海沧的最大优势,自1999年12月海沧设立海关机构以来,海沧港快速崛起,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第9大集装箱港,是中国东南陆海联通的重要枢纽,外贸通达全球203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排名第16位的厦门港,其集装箱吞吐量和货物吞吐量如今逾六成在海沧,海沧有50余条航线直达全球主要港口。

  厦门文史专家彭一万认为,海沧是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在对台交流方面也有重要意义,“海关鸣钟是一个契机,也是一种警醒和唤起我们自豪感的事”。现在,海沧人均生产总值相当于全球第31位,人均工业产值、财政收入和外贸额度名列福建省最前列,营商环境测评指数相当于全球第38位。这些数据在体现出海沧成就的同时,也为未来海沧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奠定基础。

  海沧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港口物流是海沧重要产业集群之一,海沧将进一步做大做强港铁物流及临港产业,发挥区域优势,建设“一带一路”陆海枢纽,政府也将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接轨海外市场,切实增强竞争力。

热门图片

新闻爆料

图片精选